首页 使馆信息 领事服务 中国概况 双边关系 特多信息 经商参赞处
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会午餐会上的演讲
2023-03-28 03:12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2023年3月27日中午12时,钓鱼台国宾馆)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中午好!很高兴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家在春意盎然的北京,一定感受到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活力、蓬勃生机。这两天我会见了很多老朋友,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大家都告诉我,中国与疫情前没有太大变化,还是充满生机与活力,还是致力于改革和开放。我认为大家有这样的感觉说明不虚此行。中国走上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光荣与梦想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今天,我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中国外交,谈一谈中国怎么看待世界、怎么处理同世界的关系。

十年前,面对深刻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为中国外交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柱,为促进全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人类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实践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诉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

各位朋友,

十年后的今天,世界仍不太平。人类刚刚走出新冠疫情的阴霾,但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危机和挑战。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地缘冲突不断加剧,全球发展进程严重倒退,至今仍有超过8亿人挨饿、7亿人缺电、2亿人失业、1亿人沦为难民和流离失所者。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的国家为了维护霸权私利,挑动意识形态矛盾对立,制造“脱钩断链”,构建“小院高墙”,甚至要复活“冷战”,分裂世界。

面对危机,唯有同舟共济,才能转危为安。面对困境,唯有团结一心,才能共渡难关。人类命运共同体吹响团结的号角,汇聚合作的力量,照亮前行的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消弭安全赤字提供了中国方案。面对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倡导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倡议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要义,尊重各国主权,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尊重联合国宪章原则,反对恃强凌弱,反对干涉内政,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本月初,在中国推动下,沙特与伊朗实现历史性和解,为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分歧、实现睦邻友好树立了典范。可以说,沙伊握手言和的一小步,也是人类跨越冲突、实现和解的一大步。

前不久,中国发表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其核心就是劝和促谈、政治解决。上周,习近平主席成功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俄方欢迎立场文件中阐述的建设性主张,中方赞赏俄方重申致力于尽快重启和谈。此前,我还同乌克兰外长通话,乌方认为中方立场文件体现了推动停火止战的诚意。我们高兴地看到,历史的天平正在改变,越来越多国家站到和平的一边,站到对话的一边,站到历史正确的一边。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摆脱发展困境提供了中国动能。今天的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深度互嵌、多维耦合。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连续十年超过30%。每分钟,价值约8000万元的货物在中国与世界间吞吐;每小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约1.12亿元;每天,价值约33.77亿元的外商投资流入中国。《世界开放报告2022》显示,过去13年间,在全球129个主要经济体中,中国对外开放指数排名从第62位上升到第39位。

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今年头两个月,中国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6.1%。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我们自己的预期目标是增长5%左右,这将远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这一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中国将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三分之一。随着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必将给世界各国经济恢复发展带来新的更大机遇。

我注意到参加今天活动的有来自美国、欧洲、亚洲各国的朋友。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两国建交以来的历史低点。出现当前困局,根源在于美方将中国视为最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和最重大地缘政治挑战,对中国大搞经济脱钩、科技围堵。阻断别人的路,也会让自己无路可走,遏制中国的发展,也会让美国甚至世界陷入停滞。历史告诉未来,中美应该且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发展。

在这里,给大家讲两个工厂的故事。一个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这家工厂45秒下线一台车,今年2月就交付了7.4万辆,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销量靠前。另一个是福耀玻璃美国工厂,我在美国工作期间曾经去那里参访过。这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在当地直接创造了近2000个工作岗位,整条供应链上贡献了6000个岗位。这两个工厂里,“中国制造”和“美国制造”并没有发生你输我赢、你死我活,在生产技术、管理理念的融合、切磋、碰撞中,迸发出的是中美两国相互借鉴、互利共赢的火花。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避免文明冲突提供了中国智慧。早在数千年前,中国的古人就已明白“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道理,倡导“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面对日益分裂的世界,中国始终坚持海纳百川,推动交流互鉴,打破偏见私利的鸿沟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以天下为公的胸襟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有力回击了“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为推动不同文明和衷共济、和谐共生,互尊互敬、互谅互让提供了重要遵循。

民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价值。民主不是某个国家的专利,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